年份:北宋
尺寸:高5公分
状态:完好
基本资料:炉圆口,鼓腹,深腹折底,下承三足,内外施釉,釉面匀净。
(抚琴图)
琴炉在文房用品中是件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。古代宴乐场上、文人学士的书斋中,都离不开琴、瑟、筝、箫。环境高雅、怡人脱俗,同时也为了便于计时,在弹、吹乐器时都要燃香助兴,于是专门为抚琴弹筝用的小型香炉也就应运而生,「慢把瑶琴抚,净几停香炉」闲适之情扑面而来。钧窑青釉三足琴炉小巧精美,釉面莹润,置于琴桌前更显雅致。抚弹琴筝间,袅袅升起的一缕青烟,闻着阵阵而来的幽香,真有身入仙界、物我两忘之意境。
《宋徽宗瑞鹤图》 (局部)
受宋徽宗影响,北宋时期举国尚风雅,宋人不慕奢华繁复之物,偏好自然万物之朴。以素简、雅致为美,品茶闻香,宽袖浮动之间流淌的是美学艺术。将这种对自然风韵之美的追求发挥到了极致,便成就了宋瓷的经世之美。
钧窑为北宋时期贡御宫廷用瓷的其中一个重要窑场,主窑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。以其精湛的工艺、典雅端庄的造型、精美绝伦的釉色,成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。根据《钧瓷雅集—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荟萃》中记载,宋钧窑瓷器胎质淘练至精,色调乏灰,细腻坚韧如玉。施釉凝厚,其釉明亮又浑浊失透,素净的釉面有月白与天青色,多坚致光润,个别釉有鬓眼垂流。纹理浑然天成,釉面沉静与光滑,内蕴涵密集气泡,在光散射之下,呈现出柔润的天蓝色乳光,平添雅趣。钧窑以「釉具五色,艳丽绝伦」而独树一帜,古人曾用「夕阳紫翠忽成岚」诗句来形容钧窑釉色灵活变化之微妙。
钧窑青釉三足琴炉造型古朴雅逸,敦实可爱,炉身规整,炉圆口,折沿,短颈,鼓腹,深腹折底,底承三足、三足分布细致平均,通体罩施天青釉,内部有少许走釉,底部见胎,胎体厚薄得宜,釉泽莹润秀丽,釉面匀净,稍有开片。口沿处釉层较薄,隐隐映出胎体颜色。足尖精细似支钉风格,釉纹呈自然流淌,为北宋时期钧窑三足炉经典造型。器形精美小巧,可作陈设之用,赏心悦目,亦可掌中把玩,盈手持握,在光影反射下,细密气泡从口沿处升起有如繁星闪烁于空中,十分惹喜。
北宋瓷器釉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,其釉质肥厚,瓷无修饰,主要以釉色之美、纹裂之俏,追求艺术至高境界。大道至简,大巧若拙,宋人赏瓷,评其器形、釉料、色泽、触感,都极为考究,不论是风格或技术,至今仍是艺人工匠们的灵感泉源。雅瓷艺术的兴起,始于宋时文人墨客,后传至内府,公诸同好,造就了宋时大批的收藏家、鉴赏家,推动着艺术市场的繁荣与成熟。
(北京故宮博物院藏)
此炉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「钧窑天蓝釉三足炉」十分相似。两者器型相近,釉色相仿,外壁均施满天青色釉。钧窑一般烧造碗、盘、洗、罐、瓶、炉、枕等生活器皿,釉色带乳光的天蓝居多。在2016年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的「北宋钧窑天蓝釉三足炉」亦拍出187万港元的佳绩,这充分表示本藏品钧窑青釉三足琴炉有着巨大的收藏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