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色纸本

作者:佚名

年份:清代

尺寸:43.5长 x 57.5高 厘米

来源:法国私人收藏

 

在古代,赌博也叫做“博戏”。中国古代典籍《唐律疏议》中评道:博戏赌财物。意为:用游戏的胜负来决定财务的归属,胜者得,负者失。拆分现代汉字中的“赌”:左边是个“贝”字旁,右边则是个“者”字,意为“持贝者”。贝壳是最早的钱币,所以“赌”表面理解就是:拿着钱的人在进行博技。

《盐铁论·授时》中评道:“博戏驰逐之徒,皆富人子弟”,即越是繁荣发达的地方,赌博越盛行。比如汉唐时期的长安、明清时期的广东,以及清代末期葡萄牙管治之下赌博合法化的澳门。

 

澳门曾以「东方蒙地卡罗」之名广为世界所知,而今更是超越美国拉斯维加斯,成为全球第一赌城。然而,有一幅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《赌坊画》幸甚收藏于澳门美狮美高梅里。

此《赌坊画》画长43.5公分,高57.5公分,作品以设色纸本形式,描绘了清代赌坊的繁华热闹的景象。画面布局精心讲究,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,将繁杂的人物场景纳入统一丰富的画面,画中主要呈现了赌坊内人物的形态各异。

在赌坊右侧的角落里一两幅桌椅的视角,挤满了20位神态各异的各层阶级:有闲情怡悦抽旱烟的士大夫,拿着烟枪在后头卑躬屈膝的小厮,专注桌上赌面还时不时回头吸烟枪的官员,奋笔疾书的记账伙计,大腹便便神情得意的赌坊庄家,赢了钱喜笑颜开在数筹码的老翁,站在一旁头戴瓜皮帽看人赌博的路人,或背手摇头晃脑,或手指赌桌评议不休,或倾趴桌面怡然自得,或手摸钱兜跃跃欲试。

画中人物造型严谨,细笔开脸,神情各异,栩然如生,往来衣着不同,衣纹衣折,笔墨勾染结合,线条流畅,设色中浓淡兼施,明暗分明,相互映寸,处理细致。其颜色以区分阶级的黑、蓝、石青、黄为主,辅以红、白两色作点缀,色调分明,人物角色亦明朗。对于衣物重叠和以及关节的转折处,画家巧妙的晕染技法,让画面虚实有序,统一而整体。

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,仔细观看赌桌上的游戏,分别是番摊和掷骰子,桌上筹码、钱柜、骰盅和用来玩番摊的小石子样样不缺。整幅画注重情节,构图疏密有致,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,笔墨章法都很巧妙,颇见技艺功底。

艺术文化上,《赌坊画》充分展现了明清时期的民间艺术,成为影响和培育绘画的重要因素。原因有三:一是在绘画题材上多以民间所喜闻乐见的题材为表现对象,二是在绘画方式上多为简约、概括的表现手法和平实朴素的笔墨语言,三是在色彩关系上以薄而丰富又不失和谐的色彩关系进行处理。作品具有的民间艺术的地域人文特征,同时富足的清代生活也促成了更具有开拓精神和理性、平和、开放、包容的艺术特征。

 

社会生活上,《赌坊画》充分展现了清代时期社会上赌风渐盛的情况。自古以来“赌”与“禁赌”相伴而生如影随形,然而立法者的出发点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赌博,雍正帝自己也承认“赌牌掷骰虽为贪钱,然始初多以消遣而渐成者,原系适趣之戏具”(《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》卷83)。

故而中国赌博文化虽已演变、发展、流行了几千年之久,而留传下来的书画等记录却是极少,加之历史原因,许多文化载体更是流落他乡、不知所踪,恐多遭损坏,书画尚能完整地留存于中国的数量,更是少之又少。如此大背景下,此幅法国回流的清代画作——《赌坊画》可谓是十分珍稀,现收藏于澳门的美狮美高梅酒店的《中国根》。

冯先生是一个热爱中国文化的收藏家,喜欢周游列国,致力协助流失在外的中国艺术品回归中国。

 

在一次法国旅程中,冯先生偶然遇到了这幅《赌坊画》,画中繁荣的赌坊画面,似乎穿越千年,与现代的赌城澳门迭合在一起,古今文化相互辉映,当下便决定把它带回祖国。这幅《赌坊画》曾飘零至欧洲,历尽万般又重回中国,其中缘分妙不可言,这种见证历史文化传承的自豪之情也着实难以言述,这也恰是冯先生创办《中国根》的初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