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 紫檀镶红根石方几
年份: 清乾隆18th Century
尺寸: 24长 x 24宽 x 10高 (公分)
基本资料: 此几光素无纹饰,几正方,四平式造型。几面为紫檀框,镶红根石,石面镶嵌平整。腿间有四面平管脚枨相连,下承龟足。

 

对于古代文人雅客而言,书斋既是他们追逐理想的起点,也是自我超脱的圣地。筑于山水之间,不问世事喧嚣,邀三两知己,品茶煮酒,方是人生一大乐事。因此,书斋陈设,对于文人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笔。

《遵生八笺》明朝高濂所著

 

《遵生八笺》之《燕闲清赏笺》中有云:“若书案头所置小几,维倭制佳绝,斋中用以陈香炉、匙瓶、香合,或放一二卷册,或置雅玩,具妙甚。”

 

由此可以看出文房用具的选取及陈设方式,往往受文人审美内涵影响,体现出一种闲适淡雅、闲云野鹤的雅趣。他们对于文房用具“小而美”的精致,有着一种极致的审美追求。表面上是追求一种精致的物质生活,而从更深的层面,实质是在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,是古代皇室贵族阶层生活的一种缩影。由于对器物和陈设的这种审美追求,有的文人甚至亲操斧斤,设计家具。

《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˙羲之写照图》中的几案

 

在书房这一方小天地里,器物、陈设以一种艺术形态的形式存在着,合适的搭配能够缔造一个实用而精致的空间,给人以多层次的美学享受。如文震亨在《长物志》中所言:“几榻不易多置,但取古制狭边书几一,置于中,上设笔砚、香盒、熏墟之属,俱小而雅。别设石小几一,以置茗瓯茶具;小榻一,以供堰卧跌坐。”一方几榻共三两陈设,即构造一副水墨画般的意境。

此几光素无纹饰,包浆莹润,形制精美,比例匀称,兼顾实用和美观二者。几正方,四平式造型,腿间有四面平管脚枨相连,下承龟足。其腿足微鼓,稍显弧度,曲面光滑圆润,对比常见直角足,工艺上更难实现也更显其线条之美。

几面镶红根石,石面镶嵌平整光滑,石材质地坚实,有褚红色不规则网纹,纹理清晰油润, 丰富的纹理让方几别具雅致,充满艺术气息。天然石纹几何交错线条分明,如同工笔画卷,内蕴古朴。

主体选用紫檀木制成,包浆含蓄柔美,木质坚实,沉稳大方,整器遍布牛毛纹。明人曹昭在《新增格古要论》记述该木“木性坚好,新者色红,旧者色紫”,由于紫檀非百年不能成材,因此极为难得。紫檀与红根石交相辉映,衬其光泽愈发莹润,光亮如缎。

不同于其他常见案几多做雕饰,此几光素无纹饰,底部开窗只承一托带,整体框架线条分明,轮廓凸显,其简约朴素,尽展木材优质。在工艺设计上更能体现出古代文人雅客崇尚自然雅致的追求,给人以朴实淡雅之感。古时文房用品多为圆器,如香炉、花器,多为敦实圆肚,置于此方几之上,方圆结合,寓意「天圆地方」。此几置于书斋,或置放三两古梅盘松、或暂搁茶具雅器,皆为合宜。

汉代时,文房清供诞生。唐宋兴盛,至明清时期样式种类更加丰富。虽然随着时代变化,其形制和用途也有出现了一些差别。但制作工艺的进步,使得文房清供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,成为装点书斋的常见陈设。

 

明代时,宫廷文房家具多用色彩鲜明亮丽的黄花梨等制成,而到了清代雍正年间,紫檀文房家具开始流行。紫檀色泽沉穆雅静,木质坚实细密,不易腐蛀,适合制作家具。当时文房风气盛行,文人们追求营造一种窗明几净,赏心悦目的书斋环境,同时康、雍、乾三朝皇帝对文玩佳器的喜爱,使得达官贵人们争相模仿追随,不计代价寻找紫檀文房用具。

 

可是明末清初时期,紫檀木大多被采伐殆尽,使得清中期以后,皇室只能使用明时存货或不惜从私人商贩手中购买紫檀木,至袁世凯时期,原留存的紫檀木彻底被用去了。所以传世紫檀文房用具极为珍贵,故宫中也收藏了不少紫檀文房用具。

故宫所出版的《文竹细木》紫檀镶大理石夔龙纹方几

 

故宫所出版的《文竹细木》一书中,记载一紫檀镶大理石夔龙纹方几。同属清代风格,除大小与本品有所差异、案面与腿足相接处安夔龙牙头外,其他工艺、材质、样式均与此紫檀方几十分相似。形制简洁大气、古朴精巧、镶嵌平滑无缺,将其制作工艺凸显的淋漓尽致。紫檀文房用具深受当今收藏家鉴赏家的一致青睐,紫檀与石材的完美结合,凸显其艺术鉴赏价值与收藏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