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世纪末16世纪初,欧洲人在美洲大陆先后发现印第安人有着特殊的习俗,他们通过一根细管,一端放在烟末上,另一端放在鼻孔前,吸闻烟末。到了17世纪,这种由吸闻鼻烟这一习惯,开始风靡整个欧洲。

(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)

    明万历九年,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,向皇帝进贡了珍贵鼻烟,由此,这种吸鼻烟的习俗开始传入中国,并大肆流传。与之一同传来的,还有它的盛放器皿,即“鼻烟盒”。后经由东西方文化碰撞,形成了兼具两种文化特色的“鼻烟壶”。

(清朝官员)

    康熙时期,是鼻烟的鼎盛时期,最初由于鼻烟多为进口,便流传一句话“黄金易得,高尚鼻烟难求。”一般百姓只闻其名不见其物。《随銮纪恩》有载“七月十五日,皇太子赐鼻烟一玻璃瓶。”将鼻烟作宠赐之物,进贡者以是为贵,赏赐者以是为恩。

    看过《红楼梦》的不知道是否记得有这样一段情节:晴雯偶感风寒,麝月取来一个金星玻璃扁壶,晴雯忙用指甲挑了鼻烟嗅入鼻中,连打了五六个喷嚏,眼泪鼻涕都流了出来。可见鼻烟当时流传之广,且其具有提神明目等功效。其中所说的“金星玻璃扁壶”就是鼻烟壶, 此时的鼻烟盒工艺尚未成熟,盒盖易松动,因此不便随身携带。后来,清代宫廷造办处开始在小药瓶的基础上加以改良,烧制出盛放鼻烟的瓷瓶,这就是鼻烟壶的雏形。

(烟铲,烟漏使用示意图)

    鼻烟壶,作为实用性与观赏性并存的工艺品,采用瓷、铜、象牙、玉石、玛瑙等多种材质作为主体,在其上运用青花、五彩、雕瓷、套料、巧作、内画等技法,可谓是“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”。鼻烟壶之所以形制众多,正是因为当时风靡一时,被贵族民众争相追捧,推動鼻烟壶制作工艺水平迅速提高。高贵的鼻烟壶,更可谓是身份的象征。因此,工匠们会选取名贵的宝石或是稀少的材质作为主体,以彰显其精妙显贵之处。

(鹿角刻龙纹鼻烟壶  清中期   7Hcm)

  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特殊的文化符号—”鹿”,通常象征着“活力、生生不息”。同时由于其形制美丽,被认为能带来吉祥幸福和长寿,视为神物。远古时期,就已经有很多氏族将“鹿”作为图腾崇拜;商代鹿骨常用作占卜;东周时期,楚墓中流行使用镇墓兽的头上,都会安装真实的鹿角。

    这件鹿角刻龙纹鼻烟壶,与常见的玉石玛瑙、金银珠宝为主体不同。它选用鹿角作为主体进行雕刻。整器通体赤红、色泽莹润,天然鹿角纹纹理清晰。壶外壁雕刻龙纹与云纹,相互交缠辉映,生动灵巧,龙纹鳞片、胡须、双角、利爪分毫毕现,双目可谓点睛之处,灵动而不失威严;走刀处流畅圆滑,线条清晰。形态简单大方,完整无缺。本品选用鹿角作为主体,寓意祥瑞;瓶身浮雕的龙纹则象征着“尊贵、权势”;云纹意味着吉祥,象征意义极妙。

(玻璃内画牡丹花鸟图鼻烟壶《毕荣九》款   清代  8Hcm)

    除了材质,技法的不同也是造成鼻烟壶形制百花齐放的原因之一。无论是绘画书法,还是金银螺钿,统统在能工巧匠的构思之下,于鼻烟壶上有所展现,其中最为特殊的工艺,则为“内画”,内画技艺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,在玻璃、水晶、琥珀等透光材质的壶胚内部,以特殊手法绘制出细微的画面。

    内画技艺在长期发展中,慢慢發展為幾种流派,其中鲁派内画尤以画面纤小艳丽而注稱。而内画艺术鲁派的创始人,毕荣九(1874年—1925年),名宁清,他有两项极为特殊的工艺技术:一是将内画颜色由水色改为瓷色,经加热后,烘烧形成瓷釉画,即使盛水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;二是以毛笔代替竹笔作画,使画面线条更加流畅。鼻烟壶则以特制的细笔,在形态各异的玻璃壶坯内,手绘出山水花鸟、人物山海等细致入微的画面,笔触精妙。

    这件玻璃料内画牡丹花鸟图鼻烟壶,高8厘米,边缘刻有大小相似的菱格纹路,壶外壁光滑莹润,透明可见,器型线条流畅、优美,虽属传统壶瓶型,但轮廓刻画又为其添几分灵动。当时山东巡抚张曜得了一件毕荣九创作的《云龙》内画鼻烟壶,献给慈禧太后。太后对其倍加赞赏,从此毕荣九名重天下。不少官宦名流经常光顾“奎山堂”。这件作品则用铁砂、金刚砂加浆在壶内摇晃,将其内里涮成毛面后,在小如豆口的壶内作画,构思奇巧,灵动有趣。

   此品一面绘有牡丹并蒂,花叶相衬,蛱蝶飞舞,双色芙蓉层叠盛开,正显其“唯有牡丹真绝色”的华丽;另一面绘有荷花鸟雀,小雀停梢头,莲叶无穷碧,荷花映日红。画面生动传神,线条清晰细腻,颜色晕染均匀,搭配得当,极有文人画风格。瓶身內壁两面落款《毕荣九》,瓶肩两侧刻有梵语六字真言:唵、嘛、呢、叭、咪、吽。蕴藏着大智慧、大慈悲。

(葫芦鼻烟壶 《方泉》款    清光绪   5Hcm)

    康熙时期鼻烟壶兴起,万众追捧,到了后期,因其精巧绝伦,逐渐成为摆设玩物。文人书房方几上、博古架上搁置一二,也别有趣味,为鼻烟壶赋予了别样的人文艺术意蕴。这件葫芦鼻烟壶,以自然生长的葫芦作为主体,高5厘米,壶身上刻有鸟雀和「物情无远近,天道自分明」字样,落款《方泉》。壶盖简单平实,形态古朴可爱,内涵禅意。

    据传这枚葫芦鼻烟壶,为清末民初苏州甘露寺方泉高僧所制。用寺内的自由生长葫芦,成熟后摘下,刮皮、晒干、磨光,待它光亮圆润之后,制作成各种把玩小件,雕刻花鸟虫草,不拘形态,妙趣天成。葫芦,作为道教八宝之首,多少带着点仙气,同时,葫芦与“福禄”谐音。其藤茎称作“蔓带”,与“万代”谐音。成熟的葫芦内部有很多种子,象征着子孙多多,寓意丰富美好。

 鼻烟壶种类众多,曾在康熙、嘉庆年间作为国礼与欧洲交流互通。其器型之繁多,图案之丰富,用料之广泛,其工艺之博杂,致使其品种难以一一细列。

    把玩鼻烟壶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品类收藏,以便于从不同器型、材质、工艺中了解其细微的差异,细细品味,其乐无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