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不居,时节如流,一晃眼,已然冬意浓厚。大雪悄然而至,南北各地都开始飘起雪花,夜深知雪重,时闻折竹声。在步履匆匆的年代里,似乎只有突如其来的冷空气,才能提醒人们又是一年冬去。

    相较于终日埋首于格子间的现代人们,古人们的生活与四季更迭的关系更加紧密。这种生活态度是在赏遍春之昼、秋之夕、夏之荷、冬之雪后,于轮回变迁中成就的千古绵延诗意,处处彰显着儒雅与风度。

    在浮躁的时代里,你我不如品一杯茶,一同从古物中细细窥探古人们的四季生活小趣,感受人间四时风物。

《游春图》

     “春日游,杏花吹满头。陌上谁家年少,足风流。”古人云“逢春不游乐,但恐是痴人”,在草长莺飞的季节,携友踏青享受和煦阳光,无疑是最风靡的活动。《晋书》中记载着,每年春天,古人都要结伴春游,唐宋已经普及到了宋代更是踏青之风盛行。杜甫写出“三月三日气象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。”,描绘的就是唐代人们春游的盛况。

    我国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《游春图》,便是记录了江南二月桃花盛放,船行水上,水天一色,游人在明媚春光中中纵情游乐的神态,各种花树点满山野,桃红柳绿,相映成趣。可见踏青之趣。

《兰亭集序》

    文人墨客们也乐于趁大好春光郊游集会,围坐野宴,多人一同品酒写诗,抵暮而归。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集序》就是为春日兰亭集会所作,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赏景赏诗,畅叙幽情,堪为一大人生乐事。因此也产生了不少春游题材的作品。

 粉彩山水人物扇形瓷片画

粉彩山水人物扇形瓷片画           民国         51W x 41Hcm

    此扇形瓷片画以酸枝木和楠木为框,胎釉洁白莹润,不同于传统粉彩画过于华丽的特征,此品手法更接近传统山水画,颜色典雅,简单率直,画面柔和清雅,深浅相间,层次分明。画风更加细致,意境深远,兼用高远与深远之法布局。远景奇峰高耸,云气弥漫。近景所绘景物更为丰富,三两游人,茂树丰林,山石矮峰。多以短披麻皴表现,质感强烈。设色以翠绿为主,兼施嫩绿、赭石,色泽浓淡相间,随类赋彩,层次分明。

(左)

    两幅画面虽都已踏春为主题,但表现各有不同。左侧一副高山曲径间,松入云涛,枝干旁逸,两人一坐一立,姿态俊逸,倚山赏景。山高为景,松立为景,游人赏景,景中有人,画面极富动感。右侧一副几人团坐,或是品茶对诗,或是指点山河,韵味盎然。踏春之趣,寥寥几笔,跃然画上。安放家中书房,闲趣雅致。

(右)

《槐荫消夏图》

    到了夏季,人间芳菲初尽,昼长夜短,烈日炎炎。虽有漠漠水田飞白鹭的美景,也有苦夏的高温难耐。面对高温,现代人戏称“命都是空调给的”,而没有空调的古人,则另有奇思妙想,将夏天过的浪漫又文艺。

《墨兰图》

    文人雅士的避暑,则更有情调,选择去山林避暑,纳凉与游玩一举两得。兰花喜欢长在深山老林、潮湿阴凉的瀑布旁边。而避暑纳凉来的文人也会偶然遇之,于是便有兰花只为圣人开之说。《孔子家语》有这样一段记载:芝兰生于深林,不以无人而不芳;君子修道立德,不为穷困而改节。兰如隐士,淡泊隐逸,幽兰香风远,蕙草流芳根,不为环境所改变,自有气节。文人更讲究心境上的避暑,见到兰草,心静自然凉。

 粉彩花鸟纹兰花盆

粉彩花鸟纹兰花盆      清光绪     25.5L x 25.5D x 36Hcm

    此粉彩万花底开窗花鸟纹兰花盆,折沿口,由上至下呈四方形,花盆为非常少见的高身样式,硕大的瓶身造型与一般花盆不同,瓶身由下至上像是花卉慢慢绽放,形成外边一花边,深腹宽口,造型敦厚大方。画面精细,金底万花富丽堂皇,气势磅礴。是典型的慈禧官窑风格。虽浓笔艳抹,却无庸俗之意,富贵豪华而别具一格。

    盆身四面开窗,以工笔画法四面绘制粉彩花鸟纹,纹饰工笔细腻,留白与万花底形成强烈对比,修胎精致,皴擦点染,且四面花色不同,意境相依,极富意趣。或是两只雀鸟立于小枝,低头探首,窥看花景繁盛;或是富贵花下,一雀啄食,一雀翘首戏看蛱蝶翩翩;或是两雀相依,情意绵绵,立于花枝;或是蝶戏枝头,鸟落花梢。花鸟蛱蝶相映成趣,色泽浓艳,笔锋轻巧。落笔既是一副盛夏好景。

    宋代曾几的《大暑》中有言「赤日几时过,清风无处寻。经书聊枕籍,瓜李漫浮沉。兰若静复静,茅茨深又深。炎蒸乃如许,那更惜分阴。」,虽被夏日所累,但瓜李自在沉浮,庭前兰草杜若幽静,茅屋深深,心境潇洒,极其惬意。

《菠萝菊蟹图》

    秋风起,蟹肥酒熟菊花黄。每年九月,阳澄湖开湖之时,总有不少老饕不远千里前往,只为一品秋蟹的醇厚滋味。而在古代,文人们视食蟹为一乐,品蟹时更是津津乐道。诗人李白曾赞道:“蟹鳌即金液,糟丘是蓬莱。且须饮美酒,乘月醉高台”。短短几句话,将螃蟹的饮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《白地粉彩雕塑蟹果盘》

    螃蟹对于古人来说,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它还有特殊的寓意。古代科举有三甲之制,三甲之中以一甲最尊贵难得。一甲三名,赐进士及第,第一名称状元,第二名称榜眼,第三名称探花。蟹,有厚壳护身,犹如壮士披甲,故蟹被民间视为一甲的象征。而两鳌之蟹,寓意“二甲传胪”,常见于明清时期的器物上。所谓“传胪”,即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唱名典礼。“二甲传胪”象征金榜题名。因此在古代,读书人赶考之际通常会带上玉蟹,以求一举高中。

 白玉蟹

白玉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清中期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7L x 5Wcm

    此白玉蟹以和田白玉雕成,玉质通透,色泽白腻,厚实温润,玲珑小巧。背甲留皮,细润莹泽,浅褐色沁,随形雕琢,玉工细腻地雕刻出了螃蟹两螯向前、八爪蜷缩、圆睛凸起的生动姿态,可谓活灵活现,呼之欲行。线条流畅圆润,关节处层次分明,神态生动传神,小巧灵动,让人爱不释手。

    螃蟹因其蟹钳被誉为钱夹子,有富甲天下、八方招财和纵横天下的寓意,自古便受到人们的青睐,此玉蟹钳着一根禾穗,寓意「和谐」。此器材质珍贵,造型大气素雅,寓意美好,包浆润泽,古意盎然,是文人士大夫心态写照之器、情感寄托之物,为收藏佳品。

《关山雪霁图》

    几千年前的盛唐寒夜里,李白写下一首立冬: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。醉看墨花月白,恍疑雪满前村。大约是中国人千百年来骨子里的浪漫主义作祟,雪总是被赋予着与众不同的寓意。

    或是青枝之上几朵未消寒酥的小趣,或是厚云密布满地琼琚的浩然,亦或是宫城团回凛严光,白天碎碎堕琼芳的壮丽。总能给烦碌庸扰的世人带来一抹清气。

    相较现代人冬天躲在暖气房里煲剧,古代文人雅士更爱在冬日煮酒烹茶,看“万山载雪,明月薄之,月不能光,雪皆呆白”,浅酌一二,撰诗写文,颇有格调,时光漫淌之际,也是尘世贞静的况味。

 琺瑯彩薄胎盌

珐琅彩「雪岸双鸿」薄胎碗《乾隆年制》款         民国

13Diam. x 6Hcm

    此珐琅彩薄胎碗,分两部分组成,绘“雪岸双鸿”写雪霁江渚的岸边,一株垂柳,枝头之上双宿两只喜鹊,树下双息两只鸿雁,画面安然和谐,浓淡相宜,笔意希微。瓷胎薄如蛋壳、透光、胎质用纯釉制成。薄似蝉翼,亮如玻璃,轻若浮云。

    薄胎瓷亦称“脱胎瓷”,所谓脱胎换骨,这种瓷器的胎体薄到几乎看不到的程度,似乎脱去胎体,仅剩釉层。成品薄如蝉翼,轻若绸纱,堪称神迹。景德镇的薄胎瓷源远流长,扬名海外。原始于北宋的影青瓷,那时就有“滋润透影,薄轻巧”,所谓“只恐风吹去,还愁日觅销”, 确实是充分体现景瓷“薄为纸”的写照。

    其制作工艺相当复杂,从配料、拉坯、利坯(修坯)、上釉到绘画、烧制,须经四十多道工序,全部采用手工,分三次烧成。由于对胎质、工艺、温度都有着极高要求,薄胎瓷已相当难得。更何况这件薄胎瓷碗,将薄胎瓷工艺与珐琅彩装饰手法完美结合,诠释了一幅颇具生趣的秋景图,实为薄胎瓷中难得的精品。

《枇杷山鸟图》

   一年四季轮转,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,历史变迁自有规律,世事变幻自有定数。古人的大智慧让他们在四季里寻找到人生的韵味,在世俗的涡流里留下这些寄托着美好生活状态的古物,让千百年后的我们从中窥看到不一样的四季风景。